河北在线网-LOGO

古韵遗风:万全膳房堡的由来及史略

河北在线

膳房堡位于万全城北二十里,狼窝沟入口往南十三里处,是野狐岭脚下的一座小城堡。“狼窝沟”古称“黑风口”, 是内地通往坝上大草原的咽喉要地。故而膳房堡颇有:“一夫当关,百勇莫破”之势,从古至今都是扼守内地通往坝上重要隘口的军事要塞,也是交通运输、物资交易的枢纽。

膳房堡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年至1449年), 为兵营驻防区,初取名为“上房营”。兵营建成后,吸引了往来的商贩在营房区外摆摊设点,售卖各种生活用品,方便士兵们的生活。之后,商贩又陆续建房设屋,逐渐将流动的摊位发展为固定的商铺。士兵和商贩们屯垦戍边、耕田经商,成为了当地永久居民。

成化十五年(1479年), 都御使(正三品)殷谦在上房营区的基础上开始建筑城堡,扩展兵营驻守地盘。在城内设立官署衙门,派有官员驻守,强化边境防卫,抵御外族入侵。同时,在城堡内还建有驿站,接待来往信使,传递信息情报,承办投宿膳食。嘉靖十二年(1533年), 操守指挥丁璋展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加固维修,增于围墙。建立堡内西北大操场和城堡南门外的南教场,加派兵丁驻守。保卫军民不受外族侵犯,安居乐业。

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 守备王汉修缮城堡,使之更加完善。万历元年(1573年), 又任原来土城墙的基础上,用长条石筑城墙根基,再用大城砖砌包工城墙,一座坚固的小城堡至此成型。城内设有守备署衙,建有宿使驿站住署。因驿站主要负责过往信使的膳食和住宿,故取名为:“膳房堡”。

膳房堡城墙高二丈八尺,方圆一里三十步,开设有西门、南门两座城门,方便军民出入。堡内有三道主街,十二条小巷,布局整洁。堡内建有龙王庙、马王庙、城隍庙、阎王庙、奶奶庙、五道庙等六座庙宇。堡内西北角是士兵们日常操练的场地。驻守的军营在南门外,建有南教场,占地五亩,场内设有演武厅台、练箭梗、档箭壁等。解放后,南教场这片古代练兵遗址摊为平地,被农民们盖房种地了。

标签: 黑风口 野狐岭 膳房堡 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