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有句名言,叫“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这是胡适先生在“五四”时期提出来的一种治学观点,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研究历史、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后人文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在此套路一下,大胆设想——德胜堡的砖城是为明代某位皇妃而建。
下面是小心求证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德胜堡老辈人传说,明代年间,村里曾出现过一位妃子,至于是哪位皇帝的妃子,姓甚名谁,皇帝年号等一概不得而知。
按说在咱们万全,修筑军城、军堡、村堡都是明代的事,而且除了万全右卫城、洗马林堡、新河口堡等5座军堡是砖城外,数十座村堡一般都是土城。但德胜堡却是砖城。别说五六百年前的明代了,就是现在要砌筑一座砖包堡城,那费用也是一笔天文数字,仅凭一村之力根本无法完成。曾经的德胜堡是一座方方正正、整整齐齐的砖城。虽然现在砖墙遗存不多了,但南城墙的包砖还是清晰可见——这在万全,就是临近县区中,可说是首屈一指:在一个普通的村堡中,为何却有如此精致的砖包城墙呢?它一定大有来头,有不一般的故事。虽然方志没有记载,但口碑中却有零星流传。
德胜堡西南城墙遗存 作者拍摄
德胜堡西南城墙遗存 作者拍摄
现在看,德胜堡是一座普通村庄,在北沙城乡北部,北接旧堡乡三里庄村、柳沟村,西至板山村,南邻本乡黄銮庄村、北沙城村,距乡政府3公里,离县城30公里。在册总人口2524 人(2019年末统计),耕地面积11000亩。
万全境内的村落屯堡城池大致划分为四类,军城、军堡、村堡和村落。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版《万全县志》记载:万全境内共有65座村堡,但没有德胜堡、北沙城等村堡——原来当时的行政区划和现在有所不同,德胜堡等归怀安县管辖。
民国版《怀安县志》对德胜堡的记载比较丰富,《卷一·疆域志·村庄》记载:“德胜堡,县北,距城七十五里。”《卷二·政治志·户口》记载:“德胜堡,一临(邻村),户数二三〇,人口二二三〇,其中一一八〇男,一〇五〇女,学堂八〇,职业一五八〇有,三八〇无。”《卷四·建置志·堡寨》记载:“德胜堡:形状正方形,周约二里余,堡墙高三丈,宽五尺,有南门一。坏驳。二百余户。土筑(实为砖包——笔者注)。明洪武年筑(笔者分析,这一年份不靠谱),亦名甘庄子。”
万全最早的康熙版(公元1673年)县志《宣镇西路志·卷一·沿革·庄屯》记载:“北沙城、东洋河、黄銮、金家、沙家、乾庄(今德胜堡)……属柴沟堡。”
嘉靖版(公元1561)年《宣府镇志·卷十一·城堡考》(影印件76页)记载:“万全右卫城……本城属堡曰:宣平、马莲、拒敌……共七十七。”其中没有德胜堡。往后翻,发现德胜堡原是柴沟堡的属堡,只不过当时不叫德胜堡,叫“乾庄”:“柴沟堡:正统二年筑……本城属堡曰:寺沟、北沙城、东洋河、黄銮庄、金家、乾庄(德胜堡)、沙家、大崛崘、小崛崘、杏园、杨门、梁太、暗庄,共十有三。”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万全右卫、万全左卫从明代洪武年诞生起,就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清代后万全县、怀安县也是分分合合——所以德胜堡有几年归怀安县,有时归万全县,毋庸置疑。
民间传说:德胜堡这个村名原是皇帝赐给黄銮庄的,结果是传令官传错了,把这个名传给乾庄堡。
《万全地名志》(2018版)关于德胜堡的资料:“位于北沙城乡西北部,距乡政府驻地3千米处,古称乾庄堡。东经114°26'47.36", 北纬40°43'58.69"。据传,很早以前,这里叫乾庄堡。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重修二道边(长城)时,皇帝视察修边工程路经王家村(今黄銮庄)时,看到此村地处洋河岸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赞叹不已。回朝后,回想风光秀丽的王家村时,便提笔挥毫写下“德胜堡”三个大字,寓意“巡边得胜还朝”。皇上将写好的字交给一位大臣,让他送往洋河北岸的王家村,御赐更名德胜堡。结果,传旨大臣走错了路,将皇上墨宝送到乾庄堡。乾庄堡得到御赐“村名”后,立即更名德胜堡。德胜堡总面积10.05平方公里,人口2700人,均为汉族。村民姓氏以张、康为多数。聚落呈团块状分布。村内房屋主要为砖、石、木结构瓦房。地势平坦,属沙壤土质。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瓜菜。东邻县道榆北公路,北邻五赐公路。”
标签: 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