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保定理工学院经济学院“薪火逐光”实践团于2025年7月10日在学院团总支书记李云飞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雄安新区雄县雄州镇黄湾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通过参观走访、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了解黄湾村的发展现状和乡村振兴成果,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为促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首先来到黄湾村综合服务站,受到了黄港村支部委员赵婕老师的热情接待。赵婕老师详细介绍了村庄从贫困到富裕的奋斗历程,展现了村两委与村民同心协力的发展智慧。随后,大家参观了退伍军人服务站,这里为退伍军人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帮扶等全方位服务,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智能监控室,高清大屏实时显示全村动态,智能化管理系统为村民安全保驾护航。人大代表之家则体现了民主治理的成效,代表们积极倾听民声,推动解决民生问题。最后,实践团通过参观荣誉室,了解到黄港村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多项荣誉,见证了黄湾村的辉煌成就。
此次参观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党建引领、科技赋能、民主治理给乡村带来的深刻变革,为后续调研提供了重要参考。
离开村委会,实践团来到黄湾村特色民宿区。这里的民宿融合北方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设计理念,清雅脱俗,别具一格。每一处民宿都精心设计,风景优美,宛如世外桃源。实践团成员与民宿负责人交流,了解到这些民宿多由村民老宅改造,村集体统一规划经营,保留乡村风貌的同时增加了村民收入。旅游旺季时,民宿一房难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和餐饮等相关产业繁荣。黄湾村的特色民宿不仅是村里的亮丽风景线,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展示了乡村发展的潜力和可能性,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实践团走进农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整齐的农田。农场负责人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共享农场的运作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和共享经济模式,实现了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游客可以在这里认领一块土地,亲自参与种植与采摘,体验农耕的乐趣。这种创新的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吸引了更多城市居民走进乡村,感受乡村的魅力。实践团在参观中了解到共享农场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以及丰富乡村旅游体验方面的重要意义,也发现了其在运营管理和市场推广方面面临的挑战。
参观红色文化展览馆是此次三下乡活动的重要一环。黄湾村的红色展览馆承载着村庄的革命历史与红色记忆,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展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资料、珍贵的文物以及生动的图片,详细记录了黄湾村在革命时期的英勇事迹和红色历史,如“硬骨头六连”“雁翎队”以及电影《小兵张嘎》中人物原型之一赵波的事迹等。通过生动的讲解,实践团成员们也深入了解了雄县从“硬骨头六连”诞生地到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还集体重温了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辈,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黄湾村的发展现状和乡村振兴成果,实践团还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他们深入村内各个角落,与村民们展开交流、向村民发放问卷,并耐心解释问卷内容,指导村民填写,了解村民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期望。村民们纷纷表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与归属感,也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机遇。通过与村民的沟通,实践团了解到乡村文化在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清晰地掌握了村民的实际需求和期望,为后续的研究和建议提供了有力依据。
最后,实践团在黄湾村留下了珍贵的合影。这些照片记录了他们成长的足迹,也承载着对乡村振兴实践的深刻记忆,陪伴着他们继续前行。展望未来,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黄湾村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不仅让保定理工学院经济学院学子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黄湾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建议。保定理工学院经济学院未来也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在实践中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在行动中助力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讯员:李云飞 贾松蕾)
标签: